资讯中心

观知天下 — — 值得信赖的政企第三方服务机构
研究报告(第三期)|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8 17:00:00        阅读次数:

点击下方红色字体查看官方发布 ⇩

研究报告(第三期)|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近年来,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自2016年合肥获批建设省级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战新基地以来,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特色园区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截至2021年底,合肥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聚企业超400家,实现营业总收入653.7亿元,产业发展取得实效、发展潜力巨大。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合肥市推出一系列关于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出台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政策明确大力支持新药研发,支持化学药、中药及其他改良型新药、医疗器械研发,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委托生产等。发布《合肥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体外诊断、医学诊断设备、医用防护及植介入、智慧医疗和医药衍生7大领域产业。

二是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合肥市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与知名品牌,拥有2家A股(含创业板)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已形成以安科生物、智飞龙科马、北大未名、悦康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药企业集群;以立方制药、兆科药业、贝克药业等为代表的化学药企业集群;以华威药业、威尔曼制药、合恩医药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集群;以欧普康视、美亚光电、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集群。同时,集聚了影联乐金、紫薇帝星数字科技等智慧医疗创新型企业以及中科美菱等特色化冷链物流企业。

三是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加速集聚创新平台,拥有中国科大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成金域检测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65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合肥市累计获批国产药品1007件,其中包括化药764件,生物制品51件,中药185件。累计获批国产医疗器械1409件,其中包括一类医疗器械187件,二类医疗器械1160件,三类医疗器械59件。产业领军人才加速集聚,合肥科学岛引入“哈佛八剑客”,致力于新药研发。通过引入巴特恩(BUTTON)基金,与海外149家机构及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13所美国顶级大学医学院,以及强生、美敦力等25家医疗行业跨国公司。

当前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但与国内先发地区相比,合肥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研发创新有待加强、成果转化有待深化等问题。弘毅研究院认为,下一步,合肥市亟需从加强技术攻关、增强投资力度、健全转化机制三个方面,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水平。

一是加强技术攻关,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探索建立医药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风险清单库,在迭代健全核心技术清单基础上,全面排摸、整理、储备、挖掘和更新断链断供替代线索,健全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根据风险清单,建立摸排、跟踪、研判、推进工作机制,在原料药、体外诊断、医学诊疗设备、医用防护及植介入等重要领域,谋划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加快实施一批医药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提升对重要原料、辅料、高端装备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壮大和提高产业链体量和质量。综合运用股权投资、收购、兼并、技术买断、合资等方式,推动产业链重大项目精准招引。

二是增强投资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医药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优势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海内外优质成长期项目落地、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支持。鼓励设立由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企业化运作、专业精准扶持的医药产业基金,构建多方参与的基金运作模式,形成对新药创制全生命周期支持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医药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融资租赁、担保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重点投资机构牵头建立医药投融资服务平台,提供项目路演、政策咨询、机构对接、风险评估等专业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建立合同研发生产第三方责任保险制度,针对性开发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等定制化综合保险产品等覆盖药品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全生命周期“共保”的药品器械安全责任等险种。

三是建立转化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成效。探索建立生物医药类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成果转化主体部门(政府机构、医学高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要在人才的薪酬评定、职称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将转化后产出的经济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对无直接利润但具有社会效益的医药医疗类新技术成果加强应用补偿。建立创新产品优先审查和罕见病药物优先审查、快速评审机制,优化变更中试、稳定性研究等审批或备案流程,缩短创新成果转化周期。支持市内高校与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围绕科学仪器设备供需双方,构建形成省市联动的激励政策,着力提高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搭建合肥市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着力将分散在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公司等单位中的科学仪器设备入网集中管理。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在此,随时随地联系我们。

公司邮箱

  • 邮箱:180272808@qq.com
  • 传真:0551-68999744

公司地址

  • 合肥市高新区黄山路与科学大道交口
    信达银信广场B座3F

联系电话

  • 座机:0551-68999744
  • 手机:1590551198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观知天下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