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红色字体查看官方发布 ⇩
研究报告(第四期)| 合肥市推进“亩均论英雄”建立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机制对策研究
近年来,合肥积极探索、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以“亩均效益”指挥棒,牵引要素市场化配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合肥市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2021年,全市在库规上工业企业2219家,参评规上企业1977家,亩均税收为32.9万元/亩,略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一、主要做法
试点改革,探索合肥亩均效益提升新路径。一是经开区先行先试,提升园区发展质量。2016年合肥经开区率先在省内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2021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为40.2万元,约为2016年的2.3倍;亩均营业收入为1461.6万元,约为2016年的3.4倍,累计盘活低效用地约7500亩。二是高新区制度创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2020年以来,合肥高新区已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近2000亩,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亩均效益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前茅。
全面推广,构建合肥亩均效益评价新体系。一是制定顶层设计。2021年12月以来先后出台了《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合肥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试行)》,成立了合肥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开展规上工业企业评价。截止目前,合肥市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亩均税收为32.9万元/亩,亩均营业收入761万元/亩,共评出A类企业415家、B类企业895家、C类企业578家、D类企业89家。三是积极落实差别化要素配置政策。合肥市亩均办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亩均英雄贷”业务,加大对A、B类优质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止到2022年5月,9家金融机构均积极与相关企业和项目进行对接。
二、存在不足
合肥市“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顶层设计有待深化、指标数据采集困难、评价体系有待优化、资源要素差别化举措有待完善等问题。
三、相关建议
弘毅研究院认为,下一步合肥市亟需从明确评价导向、加强组织领导、聚焦数据采集、盘活低效用地、强化结果运用五个方面,推动合肥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稳步进行。
(一)明确评价导向,迭代升级评价体系。
一是明确评价导向。将评价工作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合肥市“创新论英雄”改革。
二是突出产业特色,围绕合肥市六大主导产业,借鉴嘉兴市“指标相同、权重不同”的做法,在亩均税收权重统一的情况下,对各主导产业的其他指标实行差异化权重。
三是优化评价体系。在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亩均增加值指标,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选择重点园区、重点县区作为改革试点,以点扩面。
四是延长数据核算周期。探索将每年综合评价以近2-3年平均数据来核算,防止短期数据评难以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五是扩大评价范围。科学制定规上企业同规下企业共同评价的排序归档机制,构筑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尽快实现工业、服务业企业评价全覆盖。
(二)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改革任务。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亩均办统筹协调作用,推进县(市、区)健全政府领导牵头,有关单位分工协作、专人专干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制定差别化要素配置、低效土地腾退等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政策。
二是强化推进落实。推行半年度分析报告制,梳理分析各县(市、区)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等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进展情况,及时剖析排名落后、时序进度偏慢指标原因,将分析报告报送市、县(市、区)分管领导,推动市县同向用力。
三是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党校培训平台,组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习省、市亩均评价相关文件精神、理论知识,统一思想认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调研。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将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低效用地整治工作纳入对各地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并设置较高权重,督促各地落实改革主体责任。
(三)聚焦数据采集,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一是健全数据采集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采集标准,通过企业自报、部门数据共享核对、乡镇网格员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企业营收、税收、用地等基础数据,形成综合评价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采集的培训指导,规范数据采集的主要环节和重点工作。
二是破解指标取数难题。针对摸排地块多、面积广、情况复杂等问题,实施企业大起底、大排查、大治理等行动,集中力量开展用地面积取数工作,确保参评企业用地面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是建立市“亩均效益”大数据平台。整合横向部门共享数据、纵向企业填报数据以及外部互联网补充数据,建设集数据采集、数据审核、自动评价、结果公示、分析展示、应用决策于一体的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平台数据做好企业画像和行业画像,开展数据深度挖掘分析,为企业转型升级和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四)盘活低效用地,优化企业用地配置。
一是加快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加快推进合肥市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采用“腾笼换鸟”、“僵尸企业”清理、工业土地“先租后让”等措施,纵深推进低效用地“清闲催建”和收回盘活。
二是实施增量用地“标准地”改革。深入实施“标准地”改革,将亩产效益指标作为新增工业用地出让条件,各县区因地制宜完善事前先测评定标准、事后管达标强监督的“标准地”土地出让模式,从源头提升亩均产出效益。
三是建设完善要素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鼓励要素交易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建立完善土地、用能、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机制。
(五)强化结果运用,精准配置资源要素。
一是研究制定差异化要素配套政策体系。市亩均办各成员单位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对接,及时根据省级差别化的财税、用地、用电等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市级配套政策。
二是完善激励倒逼政策。支持“亩产效益”评价结果与《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挂钩,优先支持A、B类企业申报和享受相关财政奖励。继续深化政银企协作,加快推广“亩均英雄贷”,建立健全“亩均英雄白名单”制度,助力企业扩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加强改革和政策的宣传推广。利用安徽日报、合肥日报、合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加强对合肥市“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政策、成效和案例的宣传。通过在市经信局网站,以简报的形式定期通报全市工作动态,提炼、推广各地各部门亮点做法,介绍周边地区先进经验,为各地各部门抓工作、推进度、增成效提供示范。
注:本研究属于2022年合肥市社科规划应用对策研究资助项目成果
联系方式在此,随时随地联系我们。
公司邮箱
公司地址
联系电话